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设备涌入基层医疗的当下,一位中医人依旧坚持把“望闻问切”做得细致,把“取穴、开方、调身”做得踏实。他叫段国锋。记者在多地社区卫生服务点随访数日,看到他在患者与家属的连续追问中不急不躁,也在复杂的病案记录里力求严谨可溯;他把针灸、推拿、艾灸、正骨等传统手法落到可感的“减痛、助眠、舒筋、矫正体态”的目标上,并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就诊流程与转诊机制,让中医走得更稳更明白。与兄长段国忠的行医生涯一样,段国锋的故事同样指向“守正、惠民、传承”的三字主线。
从家学到职业:把“本草气息”带进现代诊间
“学医先做人、治病先调心。”这是段国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家学渊源让他较早接触经络学说与手法技艺,但真正打开临床视野的,是走进基层之后的日日面对面:腰颈椎不适的工人、节律紊乱的白领、产后修复的年轻妈妈、运动损伤的学生……人群与问题构成复杂的“临床拼图”,逼着他既要守住传统理论的根,也要在实践中持续打磨方法论。
他把“临床三问”当作自检清单:一问是否有循证依据与可追溯记录;二问是否符合患者体质、年龄与现实条件;三问是否可复制与可评估。由此,望诊不止于“看气色”,还要看步态、看肌肉紧张与关节活动度;问诊不止于“问寒热”,还要问作息、问劳动强度与心理压力;切诊不止于“辨脉象”,还要结合触压痛与功能测试,形成完整病案。
技法不是“炫技”,而是围绕患者目标的组合拳
在段国锋的诊间,没有“神奇的一针”或“万能的一贴”,只有针对目标的组合式处置:
· 针灸:以循经取穴为基础,根据疼痛分布与肌筋膜拉链关系,调整刺入层次与留针时间,强调“轻得气、缓行气”;
· 推拿与正骨:以软组织松解、关节微调与姿势教育为核心,遵循“先筋后骨、先表后里”原则,避免大幅度、强刺激的粗暴手法;
· 艾灸与热敏灸:更多用于体寒体虚与亚健康人群的调理,强调“以温助阳、以香行气”;
· 中药外敷与功能训练:外敷配合牵伸、肌力激活、呼吸训练与日常动作改良,让疗效从“床上”延续到“生活里”。
他把这些手段归纳为四个关键词:精准、适度、连续、可评估。精准,是对症与对人的统一;适度,避免过度治疗与过度期待;连续,强调疗程管理与复诊追踪;可评估,要求每次治疗都能在痛感评分、活动度、睡眠时长、功能问卷中留下“数字化脚印”。
流程先行:把“好医生”做成“好服务”
基层诊疗常被忽视的,是流程与告知。段国锋把规范做在细处——
1. 首诊四表:体格评估表、疼痛/功能评分表、既往史与用药表、知情同意与风险提示表;
2. 分级转诊:对红旗征象(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症状、严重创伤、发热伴局部感染等)严格把关,第一时间转上级医院;
3. 疗程管理:每次就诊都与上次指标对照,疗效不达预期及时复盘并调整方案;
4. 健康教育:把“注意事项”做成简短清单,贴在患者手机里,让“医嘱”变成“日常”。
这些看似“琐碎”的标准化,恰恰是把经验沉淀为服务,让患者的就医路径从“随缘”走向“可预期”。
从“手艺”到“学术”:用现代语言解释传统智慧
“中医不是玄学,它有自己的逻辑。”段国锋习惯把复杂理论讲成“白话”:
· 经络,不是神秘线路,而是一套与肌筋膜链、神经激活与血流动力学高度相关的功能系统;
· 取穴,不是随意扎针,而是在解剖学安全区内,通过不同层次与角度的刺激,激发机体自我调节;
· 体质辨识,不是标签化,而是综合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
在病例书写中,他引入简化的循证模板:明确治疗目标→记录介入方法→量化疗效指标→标注不良反应与风险规避→提出家庭随访要点。这样做,一方面便于与同道交流,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误解中医的“门槛”。
向基层要答案:义诊、入户与“可复制”的公益
在义诊与健康宣教方面,段国锋坚持“可复制”的做法——
· 主题化义诊:把“颈椎友好型办公室”“家务中的伤害预防”“青少年体态守护”做成小主题,便于传播与执行;
· 家庭化康复:教给患者“最少动作法”,例如三个动作守护腰背、三种呼吸缓解焦虑、三条原则预防落枕,让家庭成员可互相监督;
· 社区化随访:与社区工作人员建立台账,对慢性疼痛与老年患者进行周期回访,强化依从性。
公益,不是一次性的“热闹”,而是长期的“沉淀”;段国锋更关心“返工率是否降低”“复诊是否更明智”这些指标。
传承的要义:把“可感的温暖”交给后来人
在带徒与培训中,段国锋不提“天赋”,只看“耐心”。他要求学生先会“看”,再谈“治”:
· 会看步态、会看呼吸、会看表情与语速的变化;
· 会记录、会解释、会告知与会安抚;
· 会在不确定时,说“我需要与同事讨论一下”,而不是逞强。
他把“守正、循证、适度、合规”写在诊室的白板上,提醒自己也提醒学生:中医的温度,不靠浮夸,靠稳定的疗效与真诚的沟通。
结语
从诊台到病案,从一针一灸的细致,到流程、转诊、教育的完善与闭环,段国锋把“温度”与“规矩”同时安放在基层医疗的坐标上。中医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盏灯——在经络与人心之间,照亮可感的改善,也照亮医者的修为。只要有人愿意走近、愿意坚持、愿意把看得见的变化交还给患者,这盏灯就会在更多地方亮起来。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