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发布汇 >> 正文

疫情考验之下,中国企业家们破冰行动迫在眉睫

企业报道  2020-04-10 17:15:42 阅读:2087

  新冠疫情的到来,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企业家,他们是现今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者。在这次疫情中,许许多多的企业家们,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自身和所在企业的重要义务,如马云和阿里,马化腾和腾讯,刘强东和京东,他们的公益之举皆被世人称颂。

  然而,本次疫情对大多企业家们来说,何尝不是一次破茧之难?能突破的,那就是一场升华;无法坚守的,那就只能遗憾退场。作为中国企业的一份子,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一员,我认为,此刻,应该尽我的社会责任,毫无保留分享我18年来总结的成功之道,帮助中国企业渡过难关,健康成长。

  我在经营自己的企业,也极其关注疫情的影响和企业的变化,近两个月,太多让人唏嘘的事件在我身边发生,是必然还是偶然?

  东宝的一位做外销的朋友,因3月份已发出的货被客户全部退回,并取消所有后继订单。他计划采取3个放假的方式来自救。但如果3个月后再次招聘、培养同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团队至少需要2-3年。也有一位做内销的朋友,年营业额22亿,创业板上市企业,但3月底,老板(创始人,第一大股东)称创业25年做得太累,企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太难了。

  ......

  这次疫情只是导火线,让潜藏的企业危机提前爆发而已。中国很多的企业干着干着就不见了,大到年营业额几百亿的,小到几百上千万的,大部分企业家觉得自己企业发展慢,突破难,既苦又累,有人说这很正常,优胜劣汰嘛,真的只是如此吗?没有其他本质问题吗?

  近一个月,我通过电话或现场调查了180多家企业(东宝客户),175家企业的老板反馈,做企业很累很难的,占比97.2%。我自己也是过来人,用心经营东宝18年,要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真的很难很累,我有同感,企业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自中国9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只用了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100年的经济发展之路,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让大多数中国企业大而不强,快而不稳,在中国机会太多,企业不“强”也能挣到钱;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企业根本没时间“稳”。

  回顾30年来,中国企业基本可以靠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广告红利获得成功,那时只要企业老板能接到订单,能生产出产品,企业就能挣到钱。而今,这些都慢慢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招不到人、人工高、消费者更理性了、外企强大竞争等压力。

  面对这些,可能多数企业家还沉浸在过去式的思维与经验当中;也有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形式严峻性,在做积极改变,尝试了很多方法,想做品牌,发现不易,想拥有企业核心技术,发现没人才,也很难,想提升企业管理,效果不明显,探索......迷茫......找不到突破口。

  今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浙江考察期间,视察了一家中小企业,殷切期望中小企业能健康发展,企业家们怎样才能不负期望,不负韶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中国企业发展进入最关键最艰难的阶段,这时的企业该做什么?方向很重要!德国、日本的企业强而稳,为什么?大家有发现本质原因吗?本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德国、日本的企业家早就明白了人才体系的重要性,所有企业家都以人才和人才体系为中心,并且经过了近百年的传承与积累。

  近两三年,中国企业家们对“机器换人”比较青睐,这是好事,但机器换人不是为了不需要人,也不是为了减少对人的依赖,只是让人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得以释放,让人做对企业更有价值的事,所以,机器换人并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释放人更大的价值,机器一定围着人转,未来一百年甚至更久,AI机器人都不可能取代人。所以,经营企业不能舍本求末,只做简单或自己擅长的事。而我18年的企业经营生涯,不断反复探索、思考、实践,得出一个结论,加强企业人才体系建设,才能让中国企业强而稳!

  什么是企业人才体系建设?简单讲就是企业家亲自学习理解掌握,并全程深度参与设计、制定、执行:以“人才”为中心的服务标准,快速复制适合企业的人才之方法,高效使用人才的机制,与企业战略经营发展深度融合的战略人才发展规划等。它不是单靠企业招聘、培养、绩效、激励、战略规划等中间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解决问题,是“面”的问题,不是“点”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紧密相扣,才能产生效果,以达到解决企业发展本质问题的目的。(特别强调:是企业家亲自学习理解掌握,并全程深度参与设计、制定、执行!)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有14亿人口,是人才大国,但不是人才强国。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决定了综合竞争力的高低,而人才正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和引领者,从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国家发展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方向。2019年11月27号,习近平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仪式上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

  企业家朋友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是否该静下心来,想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核心技术吗?有品牌优势吗?可能大多企业都是欠缺的,因为都是制造、加工型企业。那么怎么样才会有呢?除了技术和品牌还有其它方面有可能变成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吗?那就是人才和人才体系,而有人才先要有人才体系,而员工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承载者,所以,企业应把人才体系建设当做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米国某名人说,只要把团队给我留下,我能快速复制一个成功的企业,为什么他不是说留下技术、留下品牌、留下钱呢,先要有人才基础,才可能占领技术与品牌制高点。

  我们中国企业人才体系现状不乐观,许多企业家朋友的意识可能还停留在人才体系的最低层,也就是人事事务服务层(SSC),而离低成本、快速、高质复制人才,高效使用人才,企业战略人才发展这三个层级还差挺远。

  中国是全世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人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的10倍,日本的15倍,德国的30倍,但如果过多考虑“拿来主义”,这样很快会导致人才枯竭的。近些年来,也有些企业家意识到了这样不行,所以,有些企业成立了企业大学、企业学院,可回过头来细想一下,企业家们,你的企业学院培养了多少你认为满意的人才?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吗?或许是没有把它作为你“最重要”的工作来做?我也有企业学院,反思我自己,2018年之前,我也没有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做。

  我问过很多老板同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有10万块钱,你是愿意用来做市场投入还是人才体系建设投入呢?99%的老板回答是做市场投入。

  在东宝6500多家客户中,严格意义来说,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家真正把人才体系建设从行为上重视的,这对企业发展来说,非常不利。企业家们不是什么都没做,都在为企业的发展操碎了心,有的朋友花几十上百,甚至几百万做企业管理咨询或者信息化工具,为什么没理想效果呢?

  我们反思一下,是不是把这件事交给HRD或者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做就行了,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深度参与?可能还会认为:我不专业,交给专业的人干,作为老板,我们不可能对搞生产、搞技术、搞财务、做市场、做品牌、搞融资样样专业。正因为如此,你只需要专注做一件你不专业的事,就能找到合适的人,帮你做其它你不专业的事,那就是人才体系建设。日本的企业家亲自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对内部员工的快速、高质量培养,高效使用,精准物色人才等人才体系执行工作上面,华为还没有做大之前,所有新员工的入职第一课都是由任正非先生亲自授课的,现在每一年的应届毕业生集训,任正非先生再忙,也会现场授课。目前,东宝的入职第一课都是我亲自讲的,因为我最懂东宝,而中国大多数企业家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市场、接订单、管财务、搞融资、盯生产上。

  前几天发生的,瑞幸咖啡事件说明什么问题呢(伪造22亿交易额,股票暴跌75.57%)?大家想想,瑞幸咖啡依靠资本发展多快,可他稳吗?人才体系有多少沉淀?没有解决企业发展的本质问题,来的快的东西也去的快,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只想着挣快钱,那么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很不利。

  因为新冠疫情,让连花清瘟胶囊异常火爆,石家庄以岭药业利润暴增,如果以岭药业的老板能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马上亲自指挥参与企业的人才体系建设,可能就能一举奠定制药领域的行业地位,让以岭药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更强更稳。

  近年广告比较火的东鹏特饮,很多年前我就去过他们工厂,老板很有魄力、想法、情怀,目标是要追赶红牛,如果他的人才体系很完善,完全是有可能的。

  慕思寝具是东宝的客户,近年市场、广告做得很好,让他们的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度增长,同样,假若慕思老板能很好的利用这几年市场利好的机会,快速亲自加强企业内部人才体系建设,那慕思一定可以生命力更强、更稳。

  疫情期间,正是中国企业修炼内功,夯实基础的最佳时机,企业家们此刻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聆听企业的灵魂,思考企业的本质,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之路。而修炼内功、夯实基础的最佳选择是企业人才体系建设,待经济复苏之日,便是同行与你的差距之时,这是战略远见——企业人才体系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本质与灵魂,没有之一!!

  企业家朋友们思考一下,在当前的形式下,不管你采用放假也好,裁员也罢,只要不关门,就还有希望!可是回头想想看,当经济复苏,春天到来的时候,那些被你放假的或裁员的人,还有多少人可能会回来你的企业上班?你是否又要面临招人、培养的痛苦过程?并且人才质量不好,心力交瘁!如果你能利用疫情期间,建设好你企业的人才体系,能实现低成本、快速度、高质量的复制人才,春天来时,是否就可以超越同行呢?

  到2020年,我经营东宝从事人力资源行业18年,16年来一直感觉吃力,很累。而从2018年开始,我的感觉忽然变了,感觉做大做强东宝不再难不再累。期间我只做了一件事:亲自负责全程深度参与东宝的人才体系建设!能快速、低成本复制适合东宝的人才,是东宝最重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简单讲三点成果,从1000万营业额到1个亿,我只花了不到两年,再到10个亿我有把握只要三年,目前净利率35%以上;东宝所有核心或高频岗位100%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速度复制;不再感觉无人可用,从数量到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每年输出50个新部门负责人,东宝稳而强。后续有空的话,我还会继续跟大家分享更多更具体的成果以及方法,如果时间允许,也欢迎企业家朋友来东宝学习交流。

  企业家朋友们,亲自参与到企业的人才体系建设中去吧,一起共克时艰,相信我们一定能让企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本文作者:东宝董事长刘栋材)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