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高阳煤矿是一座投产50年的老矿,一代又一代的高阳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面对汾西矿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阳煤矿从“人本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党委领导、工会搭台,部门主管、各方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突出打造“发展企业、造福员工”的家文化,唤醒全矿职工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用脚踏实地的态度扎实打造出有温度有内涵的“新高阳”。
家文化的“文艺复兴”
高阳煤矿全面践行新焦煤文化理念,坚持“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加强学习宣传,应推尽推、全员覆盖,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班前会等途径,将理念文化渗透到日常,做到入脑入心入岗位;别出心裁开展文化建塑工作,成立矿区美协,集合基层美术爱好者,在矿东入口处、工人文化宫广场、生产联建楼走廊等地手工绘制新焦煤文化主题墙,增强宣传教育感染力;成立文艺宣讲小分队,围绕“建党102周年”、“企业投产50周年”等重要节日,举办“唱响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千人合唱展演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高阳煤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暨庆祝投产50周年文艺宣讲、“奋进50载 奋发新征程”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以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学党史、知矿史、讲奉献、展作为,用实际行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举办“矿工力量”主题朗诵活动、“奋斗杯”体育系列比赛,展示新时代矿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公众号平台开设《矿工文苑》、《先锋模范》等专栏,“视频+文字”生动形象加强理念文化的传播效果。今年以来,共征集“奋斗者故事”20余篇,漫画100余幅,干部职工的理念认知、认同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工作室的“联合驱动”
高阳煤矿以“王斌俊大师工作室”、“姬展鸿网络信息化创新工作室”、“冯静‘晋绣’创新工作室”三家创新工作室组成矩阵图,汇聚技改、研学、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合力。
王斌俊大师工作室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导师带徒”工作模式,自主编写《用的上》、《读得懂》系列培训教材,对采、掘、开等各生产队组人员进行井下电气设备专项培训等活动,李晓武、梁海洋、郭玉泉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推动企业由“个人先进”迈向“集体先进”;姬展鸿网络信息化创新工作室以“行为治理”为突破口,加快智慧井口工作站建设步伐,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群监网员查摆事故隐患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全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智能化提档升级;冯静晋绣创新工作室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晋绣”非遗的时代内涵,绣娘们创作出“鱼跃龙门”、“穗穗平安”、“永远跟党走”等作品,在井口亲情驿站公开展示,表达了高阳儿女同心向党、逐梦前行的时代风貌。
项目化的“民生实事”
悠悠万事,民生最大。高阳煤矿工会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落实民生实事,逐一为职工群众销账“急难愁盼”。
以“两化创建”为引领,以“标准化工人文化宫”建设为着力点,修缮广场电视大屏,安装十套健身器材、九套休闲座椅,铸就职工高品质生活平台。开展“两堂一舍”优化升级,班中餐食堂丰富菜品种类新增担担面、饺子、特色小炒等;生产澡堂将优质服务公约上墙公示,并自制简易散热管道解决职工衣服潮湿问题;单身公寓楼建设医疗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爱心屋、探亲房等服务阵地,着力打造温馨的“职工之家”。构建“大健康体系”,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单位“细胞工程”,形成7个健康小区;篮球场重新安设悬浮地板、护栏,乒乓球馆粉刷亮化,增设更衣柜设施,为职工家属强身健体提供优质活动场所;综合门诊部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涉及人数多、体检项目广,有力提升职工群众健康素质。稳步提升工资待遇,按照1:2:3的工资比例,合理分配地面、辅助、井下工资,收入向一线倾斜,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向重要岗位和骨干人员倾斜,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对山西焦煤持续推进“4件民生实事”的生动注解。(山西焦煤汾西矿业 高阳煤矿 李晓琼)
隆冬初近,寒意渐浓。连日来,塔里木大学新校区(东扩区)四期全面发起项目建设攻势,持续强化“项目建设一刻不能松、一天不能等”的鲜明导向,立足一个“早”字,...
陕煤龙华矿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不动摇,始终坚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动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断探索掌握安全生产规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