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啊,小同志,不声不响有好几篇外发了,加油,保持好状态。”
掘进一队通讯员一大早就来到我这里“兴师问罪”了。听到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百度,搜索自己的名字,但是一篇都没有查到,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还他一个问号脸。面对通讯员“老前辈”的调侃是常有的事情了,虽然投了一些,但是查询不到也是白费,只能继续磨练,加强自己的水平。
“真是败给你了,让开,让开!”把我撵开之后噼里啪啦一顿操作,还真翻出来几篇前几天投的稿件。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稿件查询还有门道,经过前辈的一番“调教”,又解锁一种新姿势,前辈走后,久久不能平静,让我回想起了,不久之前的那一堂课。
4月初由公司党委工作部,牵头组织公司全体通讯员,开展了通讯员分享会。两名基层区队优秀新闻工作者,通过制作精美的PPT,分享了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心得体会。
从投稿的时机、内容的契合度、标题、时局、词汇、段式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详细解读。从他们的身上,我发现敝帚自珍不可取,文学是思想的汇聚,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大相径庭,有些平凡的事物,我们只能够看到他的平淡无奇,而总有那么几双慧眼,可以发现其中的爆点,故步自封阻挡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前进的脚步。
作为一名小白的我,往往将情绪代入其中,称赞我所喜、评议我所恶。这一堂课告诉我,构思一篇通讯稿,需要将个人的情绪控制好,愤怒、崇拜、兴奋等情绪需要做完美的克制,我们只是记录者,描述一件事情,要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客观地陈述,以保证事件的真实度,供世人所评议。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一些通讯工作者,初入通讯工作,度过了刚开始的兴奋期之后,因为上稿率的问题,投稿次数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步到底,伤仲永的例子世人皆知,却不自省。作为一名小白通讯员,经历过多次上稿率为零的尴尬,他人弃之如糠、我自甘之如饴。
仅以此篇与广大通讯工作者共勉。(李嘉)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