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动态 >> 正文

强艳雄:创新要迈出三大步

企业报道  2020-07-14 17:13:05 阅读:1545


  在学习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脑子就灵

  在工作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办法就多

  在事业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天地就宽

  在修养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形象就好

  ——题记

  从今天来看,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打开禁锢思维沉重枷锁的唯一钥匙,是摆脱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的成功秘诀。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一种不能懈怠的宝贵精神,对个人而言,创新是自我提高的内生力量和做好工作的必备素质。既然创新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们又该如何运用好它呢?

  迈出第一步:时时“有想法”。我们经常说创新难,其实是难在诞生新想法,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天生的本领给丢了。仔细想想,在孩童时代,我们脑子里的奇思妙想浩如烟海,灿如繁星。可自从接受了规范有序的教育后,我们的思维也慢慢规格程序化,想象越来越少,思想也越来越僵化,习惯“路径依赖”,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导致我们脑子里的创新思维逐渐被这些观念蚕食殆尽。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个农民进城,这天烈日炎炎,他们口渴难耐,于是他们来到饮料店,经询问,一瓶水要两块钱。其中一个农民就想,谁在我们那里是不要钱的,而这里一瓶水两块钱,可见这里的日子不好过,我还是回去的好;另一个农民却在想,水在我们那里不值钱,而这里的水都可以卖钱,可见这里的钱好挣,我要留下。不同的观念,令两个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回家的依然还是农民,留下来的却成为了企业家。

  因此转变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要勇于摒弃掉旧的思想和观念,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充分激发创造思维,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迈出第二步:处处“有办法”。创新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抄照搬,更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创新也不会凭空而来、从天而降,所以我们要能创新、会创新。善于创新,不仅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还要全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更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办法,做到“有依据、有实际、有经验”,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地创新。我们脑子里每天都会闪过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然而绝大多数这些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起就夭折,无疾而终。很多时候,我们更热衷于处理每天追在鼻子尖的日常琐事,至于灵光一现的念头想归想,却没有好办法去解决。

  因此要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抓住时代最强音和主旋律,面向现代化、智能化,善于在工作寻找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使用新方法、新手段解决新问题;善于借鉴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解决新问题。

  迈出第三步:常常“有做法”。创新的确人人向往,但能否成功、是否有效,还要靠实践来检验,千万要杜绝空想主义,勇于付诸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最终指向,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往往实践是最难的。

  中国自古有“因难见巧”、“难能可贵”、“知难而上”等成语,吃螃蟹很多人想过,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是创新的人,他冒着被螃蟹毒死的风险,实践了自己的新想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屠呦呦获诺奖后说了一段话:“......但当时是比较难的,国际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要找一个新的抗疟药是比较难的。”屠呦呦当时就觉得难,可贵的是她明知难,也要做,这才是真正的勇于创新。

  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不可能一劳永逸,新的东西时间久了又会成为习惯性的东西。只有一以贯之地推进创新,持续不断地改变习惯,才能不断实现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 强艳雄)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