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能源集团鹤煤公司三矿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育一批有思想、有学识、有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各尽所长,唯企业所用”,促进矿井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前11个月,该矿煤炭产量114.1万余吨,完成计划的103.27%;总进尺6355米,完成计划的101.86%;实现盈利6004万元,完成计划的114.16%,与去年同期相比多盈利4015万元,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亲情关爱提升技能素质
该矿牢固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努力提升大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开展住好“第一晚”、上好“第一课”、 拜好“第一师”、学好“第一技”的“四好”暖心行动,真正帮助他们的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消除他们的后顾之优,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该矿在职工公寓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公寓,配备网络、电脑、书桌、棉被等学习生活用品,建立了大学生微信服务群,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和需求,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和志愿服务。另外,该矿定期组织召开大学生座谈会,通过优秀大学生代表发言、填报调查信息表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诉求和心声,密切关注他们的职业技能发展状况。同时,在全矿范围内营造出了“敬才、爱才、重才、珍才”的浓厚氛围,多渠道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平台和舞台,加深高层次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肯吃苦,好好干,大学生都会有出头之日,一席之地,一定能够大展宏图。”优秀大学生、鹤煤公司劳模、该矿通防科副科长刘洋这样表示说。
精准培训助力成长成才
为帮助新入职的大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企业并适应企业环境,该矿在培训中心开设了大学生培训课堂,从上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到入井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培训主要涉及矿井概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应急预案、职业病防治及采、掘、机、运、通等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突出实效性,采取集中讲授、自学研发、实践操作等形式,聘请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授课,把生产现场搬到屏幕上,随时随地为学员开课,开展在线提问、互动答疑,让培训更具生动和效率。
为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确保岗位培训质量,达到岗位成才的目标,该矿实行“导师带徒”制度,签订培养协议,制定培养考核制度,做好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一带一”“一帮一”的“传帮带”负责制,要求导师在工作中尽心尽力、薪火相传,促进新分大学生在各自岗位上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快速提升。岗位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考核和评价,实行导师与徒弟双向打分,合格者才可以上岗作业,为每一名新入职大学生系好“安全带”。目前,该矿不仅有许多大学生成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骨干和主力,而且不少的大学生成为了区队、科室的“掌门人”,走上了领导的岗位。
“矿上对大学生真是关心备至,关爱有佳,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天地,不仅为大学生扶上马,送一程,而且优先提拔重用,真正让大学生有面子、有票子、有位置。”谈到大学生的感受时,优秀大学生代表、该矿钻探队党支部书记张宇昊这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重点培养实现人生价值
为满足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该矿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专业解读,帮助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另外,该矿专门成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小组,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特征,在大学生入职的前期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同时,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的发展状况与矿井建设发展战略的要求,设计新入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管理方案,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全程跟进、定期督查”制度,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档案,为他们塑造良好的生存“软环境”,使新入职大学生的知识层次、思想境界、工作水平、创新能力获得持续稳步地提高。
该矿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人才基地”,为了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该矿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适应环境,通过“三部曲”的培养,全面快速的提升新员工的综合能力。该矿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未来将会为企业、为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大学生不仅是企业‘主力军’,而且更是企业的栋梁之才,对他们就应该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给他们压担子,铺路子,腾位置,让他们有展示才能才华的舞台和天地。”该矿党委书记柴天凯这样表示说。( 许宏勋)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