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父亲和我,三代“兵团建工人”,共同在兵团建工城建集团坚守同一个梦想,既见证了建筑业从砖混结构到技术创新升级,又传承着艰苦奋斗、屯垦戍边的使命,更诠释了三代人的“一脉相承”。
关于爷爷的故事:扎根边疆 奉献青春
在我小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爷爷总会抱着我说起过去的事情。1964年,我的爷爷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怀揣着建设边疆、巩固边防、报效祖国的初心使命,从青岛舰队某部队转业后,申请到最偏远的地方建设祖国。于是,爷爷带着奶奶,从千里之外的山东青岛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建筑工程团,继续履行兵的使命。
十几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爷爷强健的体魄和坚韧不屈的精神。爷爷是连队的政治指导员,白天和连队的同志们一起开荒造田、修路挖渠、屯垦戍边,晚上带领大家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给大家做一些政治思想指导工作。在那段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岁月,他们凭借着“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精神支柱,睡地窝、啃窝头、抵严寒、抗风沙,义无反顾地投入于茫茫荒漠戈壁建设之中,用青春和热血,把戈壁变成了良田,把荒漠变成了绿洲。
1979年,爷爷工作调动来到了在兵团工一师七团,成为一名建筑人。他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转战天山南北,战严寒,斗酷暑,建房屋,筑桥梁”,他们不畏艰苦,迎难而上,谱写了属于那个激情燃烧年代的建筑凯歌。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爷爷家门口的土路变成了沥青柏油路,住的平房也换成了单位盖的六层楼房,工作的单位也从工一师七团改名为兵团一建(即兵团建工城建集团)。作为“兵一代”,爷爷在企业发展的浪潮中凭借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先后被评选为“兵团一建先进工作者”和“兵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
时过境迁,如今爷爷已年近九旬,满头银发,步履蹒跚,但每当回忆起那段沧海桑田的峥嵘岁月,眼神中总是充满着坚毅的力量。
关于父母的故事:意志延续 开拓进取
1994年,我出生那一年爷爷退休了,但革命的火种并未熄灭。我的父亲从武警部队退伍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兵团一建的建设大军中,肩负起兵团建工人的光荣使命,兑现着最初的理想信念。
1996年,在我刚满两岁之时,父母便跟随项目部奔赴于南疆铁路线建设工作。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寄一封信十天半个月才能送达,电话都没有普及,更没有现在的智能手机语音视频,一年只能等到冬休时才能团聚。
久而久之,我经常记不清父母的声音,忘记他们的模样。在为数不多与父母有关的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只有两个片段:一个是“大变活人”。午睡前,我还幸福地沉浸于父母的怀抱之中安然入睡,醒来后却只有爷爷奶奶守候在我身旁,我知道父母已经踏上了开往南疆的列车上了。年少无知的我,迫切渴望父母的相伴,不停地大声哭闹,可任凭我如何央求,爷爷奶奶只能换着法儿地哄着我。另一个,则是“漫天黄沙中的旱厕”。有一年秋天,爷爷带我去南疆看我的父母。模糊的记忆中,父母每天都在漫天黄沙的施工现场不停地忙碌,上厕所是只有几片木板的旱厕。每次上厕所,我都会让父亲拉着我的手,生怕自己掉下去。
1999年南疆铁路建成,我的父母跟随项目回到了乌鲁木齐,继续开启下一个项目的挑战。往后的十几年,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承揽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父母紧紧跟随公司的战略步伐,“立足新疆、拓展疆外、挺进海外”,我们一家三口也分居三地,我的父亲在疆内的项目上,我的母亲在四川的项目上,而我在乌鲁木齐上学,每年春节的相聚是我年少时最快乐的时光。现在,我的父母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余热,在企业“导师带徒”的活动中,我的父母都带了单位的新员工,将“传、帮、带”作为一项职责,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他们最后的力量。
关于我的故事:薪火相传 砥砺前行
2022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有一段时间,我和母亲居家办公,这也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如此长时间和母亲独处。我的母亲从事财务工作,填报表、开会、培训学习、核算疆外的工地资金等,每一项工作她都细致入微,每天总是从清晨忙碌到深夜。我的父亲驻守项目工地,每天穿着防护服消杀整个工地和送来的物资,统计工地人员的体温,向上级领导汇报当天的情况,有时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再见到父亲时,已是隆冬时节,发现父亲的头上又多了些白发。此时,我更加了解了父母的不易,对我的父母也多了一些理解和敬佩。
受到长辈们的影响,大学时,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建筑类的专业。毕业后在外闯荡几年,但是总感觉缺少点归属感,于是,在去年疫情结束后,我毅然决然选择回到祖辈和父辈奉献了一生的企业,来到兵团建工城建集团北新建筑公司工作,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成为一名年轻的建筑人。公司领导常说我们是“企业的年轻血液”,我想这是一股兵团建工城建人矢志不渝、无私奉献的青春热血,是砥砺奋进、持久不衰的激情血液,更是坚守使命、脉脉相传融入骨髓里的红色血脉。
企业是我们祖孙三代人共同绘制的家,为我们遮风挡雨,允予我们前行的力量。爷爷那代人是房屋地基的打造者,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用铁一般的坚定信念开创出了兵团建工城建集团的夯实基础;父母那代人像房屋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迎来井喷式的发展,他们在兵团建工城建集团传承工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层一层扎钢筋、立模板、打混凝土、拆模板,让万丈高楼拔地起;而我们这代人更像是房屋的装饰装修者,在先辈们已开拓出的方向,跟随企业勇往直前、奋发图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力量!(文/丁肇亮)
在中南钻石有限公司,有一位胡师傅是出了名的爱“较真”,作为一名技术员,合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斤斤计较”,在他的“较真”下,中南钻石高温高压合成技...
茫茫毛乌素腹地,陕煤集团柠条塔矿业,有这样一位常年穿梭于井下运输“战线”、默默奉献光热的老班长。他30多岁,个子不高,身体略显单薄。